荷蘭長期以來的水災水患比較多。1953年堤防決口,造成很多城鎮被淹。從那以后就建立了一個非常發達的防洪圈系統。防洪的標準也比較高,最低的話也是125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到阿姆斯特丹等重要城市甚至達到1萬年一遇的標準。
▲圖 荷蘭水系地圖
▲圖 荷蘭堤防標準圖
?
▲圖 荷蘭水利工程
大家也應該熟悉這些經典的水利工程,包括須德海大壩、三角洲工程等。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荷蘭的水系治理更多的是一個單一防洪工程主導的思路,1990年荷蘭政府組織了一個競賽,在提交的Ooiveer方案中H+N+S公司憑借萊茵河水系治理的新思路贏得了競標。 這個方案很好的一點就是把萊茵河兩岸的這樣一個傳統已經被農業用途侵占的河漫灘的的區域恢復成自然,其中包括了四個必備的元素,林灌地、洪泛濕地、水塘、野生動物,并依靠在此基礎上構建的管理框架成為后續流域發展的彈性基礎。?
▲圖 荷蘭水系治理OOIVEER方案(?H+N+S LANDSCAPE)
▲圖 示范項目(?H+N+S LANDSCAPE)
?
這是早期的一些實施的示范項目,大家可以看到洪漫灘重新被納入洪水淹沒的范圍,隨著季節性的交替,其中的一些自然元素也重新適應性的在洪水周期淹沒的環境下生長起來。?
▲圖 荷蘭2000年水問題
?
從這一張地圖上,可以看出,近2000年的時候國家面臨的水問題進一步加劇了,可謂內憂外患。一方面上游的來的流量更加多了。第二,因為氣候變化的原因,海平面上升,更多的從海上來的風暴潮,包括土地以每年固定的速度下沉。?
▲圖 1995年洪峰過境
1993-1995年,萊茵河流域的洪水來的比往年更大一些。因暴雨、融雪增加等影響,萊茵河及其支流水位高漲,沿線法國、德國、荷蘭均有潰堤情況發生。荷蘭人意識到防洪面臨著新挑戰,傳統加高堤防的做法也不能保證絕對安全。
雖然河堤防洪標準很高,沒有潰堤,但是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社會恐慌,大概有25000人撤離了堤防后的城市,這反映了:傳統水利工程隨著標準的不斷提高,潛在風險也相應提高,一旦發生災害,財產安全損失比原來損失更多,所以他們在研究新的水戰略的時候,研究了大量的綠色的空間里或者城市的空間里,怎么樣去構筑新的增量容納空間,實現未來更多的洪水的調蓄。
▲圖 荷蘭三角洲計劃
三角洲計劃亦稱三角洲工程(Delta Works),荷蘭語作Deltawerken,在荷蘭西南部進行的一項龐大的防洪工程,用海堤連接幾個島嶼,把萊茵河、馬斯(Maas)河、須耳德河的河口封閉起來,形成若干大淡水湖,使海潮不能流入。
▲圖 三角洲計劃面臨的問題
?? 氣候變遷(溫室效應,海平面上升和河流流量增加)
?? 砂質土壤沉降/沉陷中的堤防和圩田
?? 海岸堤防受海潮侵蝕問題
?? 基于災難氣候風險或經濟風險問題
?? 沿海城市發展空間擴張問題
?? 沿海城市地基沉降問題
▲圖 新三角洲計劃概念
?Regionale structuurvisie:? MIRT Onderzoek Alblasserwaard-Vijfheerenlanden
▲圖? 原有堤岸防洪區域的結構改造?
目前荷蘭相關的防洪研究中,保留老堤防往往是優先選擇。對于由此造成的不同區域“防洪標準不一、不公平”這種問題,地方政府會“悄悄的”提高危險地區建筑防洪標準、增設老建筑防洪措施等措施,例如新建建筑要根據預測的洪水水位適當抬高門檻,老建筑要增設臨時性或永久性擋水設施等。
MIRT Onderzoek Eiland van Dordrecht
▲圖? 三角洲 多德雷赫特城市防洪體系
多層防護設計
由于意識到難以“絕對”避免水災,荷蘭防洪相關的研究及建設中,按照災前預防與災后止損并重的思路,強調多層防護設計(Multiple Layers of Safety),具體可以分解為預防措施、保護措施以及應急措施三個層次。
預防層(prevention):主要面向預防洪水,如設置的大壩、堤防、防浪板等等。
保護層(protection):水災發生的情況下的保護措施,減少災后損失,如提高建筑防洪標準,設置地鐵、隧道等重要設施的保護措施。
應急措施(preparedness):災后應逃生路線、應急反應措施等。
Waterveiligheid buitendijks——Dordrecht Rotterdam Botlek
▲圖? 堤外的水安全——鹿特丹和多德雷赫特城市區域
Rotterdam Drijvend Paviljoen
▲圖? 鹿特丹漂浮展亭
▲圖 荷蘭都市圈2050水系統概念(?H+N+S LANDSCAPE)
?
上圖是荷蘭都市圈2050年水系統概念規劃,大家可以看到在西部大部分的低洼的城市區,要增加很多咸淡水的水庫,以及一些大型的調蓄設施,同時利用這些設施作為一個RANDSTAD都市圈的開放公共用地,跟周邊市鎮的擴張和人們的休閑活動進行結合。
到了2010年左右荷蘭政府出資200多個億,提出了一個包含30多個試點城市的工程——“還地與河”Room for the River。這個計劃的實施目標比較綜合,一個是防洪安全,一個是空間質量,第三個是生態,和水生態其實是相互延續的,他們要超越堤防加固的單一工程手段來打造一個全新的用河體系,具體的目標不光是安全問題,而且是要提升整個濱水城市的環境空間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