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知道水質監測,但你知不知道水生態監測?
水生態監測這個概念看似新穎,但實際早在2008年,水利部就對此提出并多次召開會議商議,明確要將水生態監測列入“水質監測”和“水功能區、省界水體及取退水水質監督管理”等經常性業務工作之中。
近日,北京發布的一則新聞通告,又一次將水生態監測推向大眾視野。
北京啟動新一輪水生態監測,地表水體全覆蓋
8月20日,北京市水文總站對外公布,將開展2021年度第二輪水生態監測工作,范圍覆蓋北京全市166個主要地表水體。
市水文總站總工程師黃振芳介紹,目前北京地區水生態監測站點已經從原來的66個增至166個,涵蓋全市主要地表水功能區和濕地保護名錄中的全部濕地,以及近幾年新建的重要濕地公園,實現了全市主要地表水體的全覆蓋監測。
據了解,此次水生態監測工作為今年第二輪,年底還將有一輪水生態監測。按往年情況,水生態監測在一個年度一般分3次,分別于水生動植物生長的萌發期(3~6月份),繁盛期(9月),衰亡期(11月)進行。
實際上,北京市自2009年以來推進水生態監測工作已有12年,從最初的面向水源地及重要景觀水體,到如今的主要河流湖庫全覆蓋,水生態監測范圍不斷拓寬,指標體系也得到不斷完善。
水生態監測,具體監測什么?
水質監測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從水環境質量維度,對水體中各類污染物濃度及變化趨勢的監測,面向的是理化指標。
水生態監測目前無統一定義,但從各地陸續開展的工作及文獻資料來看,水生態監測大多是從水生態系統維度出發,對生態環境中的各要素、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進行監測,既包括常規水質監測,也包括水生生物監測、水文監測等。
關于水生態監測的具體指標體系,目前尚無統一標準。
參考北京水文總站近年來的數據,其將水生態監測的指標分為生境、理化、生物三種指標類型。生境指標如水深、水面面積、濱岸帶植被情況、更新周期等;理化指標則諸如水溫、溶解氧、氨氮、總磷等常用水質指標;生物指標則包括魚類、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等種類、數量等。
北京市2020年發布的《水生態健康評價技術規范》,亦將上述指標體系明確為水生態監測的內容,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地方標準。
為什么要進行水生態監測?
一直以來,在評價河湖水資源質量時,基于理化指標的水質監測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很早就被作為管理工具用于水資源保護工作。
水質監測評價簡單高效,也符合彼時水治理水保護的任務要求。但隨著我國治水矛盾的轉變和新時期治水目標的要求,僅通過若干理化指標評判水體好壞的方式就顯得過于單薄。
2019年1月,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表示,當前我國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群眾對除水害興水利的需求與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轉變為人民群眾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需求與水利行業監管能力不足的矛盾。
“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部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明確提出了新階段的治水目標: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梢院敛豢鋸埖卣f,這一目標的提出,也標志著水治理、水修復工作從以往單維度的理化指標考核向多維度的水生態健康考核的一次質的躍進。
水生態監測是一種系統思維、生態思維,是衡量水體是否健康、生態系統是否完善的重要標準。
從根本上講,水生態監測的目的,是為了水生生物多樣性、水生態健康以及最終的人類健康而服務。
正如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李鍵庸所說,“水生態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
從北京看全國,水生態監測經歷了怎樣發展?
2008年,水利部明確表示,將水生態監測列入“水質監測”和“水功能區”水功能區、省界水體及取退水水質監督管理”等經常性業務工作之中。
同一年,太湖、巢湖、滇池、洪澤湖等國內16個大型湖庫啟動水生態監測試點工作;
2009年,水生態監測試點擴大至33個區域。
2010年,水利部印發《河流健康評估指標、標準與方法(試點工作用)》等文件,全國范圍內正式啟動河湖健康評估試點工作,水生態監測與健康評價成為工作重點。
2012年2月,為保護松花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哈爾濱市頒布《哈爾濱市水生態監測條例》,成為全國首部規范水生態行業的管理法規。
2013年,水利部水文局召開水生態監測工作座談會,明確水生態監測工作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水文部門必須深入推進的重點工作。
2018年,水利部黨組提出“水利工程補短板”的總基調,強調補齊生態修復短板是其中重要任務之一,并明確指出“在生態方面提出可量化、可操作性的指標和清單”。
2020年8月,水利部發布《河湖健康評價指南(試行)》。
2020年,北京發布《水生態健康評價技術規范》。
2021年2月,蘇州市發布《河湖健康評價規范》。
2021年8月,江西省發布《河湖(水庫)健康評價導則》。這些健康評價規范,均對水生態監測提出了具體指標要求和監測方法。
全國開展水生態監測或將是趨勢
習近平總書記說,“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新時期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之一。要評判生態環境好還是不好,需要的是系統思維,多維尺度。
“‘十四五期間,水環境監測將從現狀監測向預警監測跨越,水質監測也要向水生態監測跨越?!敝袊h境監測總站高級工程師解鑫認為,在水生態方面要繼續完善環境監測技術和數據質量管理與控制技術。
解鑫表示,要基本實現以“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的水環境質量監測與評估的體系,水環境質量監測自動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到“十四五”末期,初步構建水生態監測技術體系,探索由常規理化指標評價向水生態環境綜合評估的轉變。
隨著水生態健康理念的不斷深入,相信水生態監測肯定不會僅僅在北京一枝獨秀,或者僅在太湖、巢湖、滇池等重點湖庫作為試點。全國開展水生態監測,或只是時日問題。
畢竟,對于優美的水環境、健康的水生態的訴求,已是今日之中國的“剛需”。
1、污水資源化政策加碼 水質監測迎千億市場
人類生產活動造成的水體污染中,工業引起的水體污染最嚴重。如工業廢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復雜,不僅在水中不易凈化,而且處理也比較困難。工業廢水,是工業污染引起水體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它占工業排出的污染物的大部分。工業廢水所含的污染物因工廠種類不同而千差萬別,即使是同類工廠,生產過程不同,其所含污染物的質和量也不一樣。工業除了排出的廢水直接注入水體引起污染外,固體廢物和廢氣也會污染水體。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于污水中,這種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氧耗盡后,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氨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進一步惡化,污水處理勢在必行,政策也在加碼污水資源化發展,一起來看看吧!
政策加碼污水資源化發展
近些年來,我國一直在進行污水治理,2020年以來,我國多次召開污水資源化相關會議并先后發布多項政策,推動污水資源化行業的發展。
2020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召開污水資源化利用工作推進會,會議研究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指導意見和相關實施方案起草工作,推動構建污水資源化利用“1+N”政策框架體系;7月,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印發《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指出缺水地區、水環境敏感區域,要結合水資源稟賦、水環境保護目標和技術經濟條件,開展污水處理廠提升改造,積極推動污水資源化利用,推廣再生水用于市政雜用、工業用水和生態補水等。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在城鎮、工業和農業農村等領域系統開展污水資源化利用,以缺水地區和水環境敏感區域為重點,以城鎮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為突破口,以工業利用和生態補水為主要途徑,推動我國污水資源化利用實現高質量發展。
受中國政府對環境保護及污水處理行業的持續政策支持及持續投資所推動,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獲得穩健增長。污水處理行業的收益由2015年約人民幣3419億元增加至2019約人民幣498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9%,水質監測迎來千億市場。
水質監測迎來千億市場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監測范圍十分廣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種各樣的工業排水等。其細分領域包括水質監測設備和水質監測運營服務。
水處理與水質檢測密不可分。污水處理首先需要檢測污水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等,然后根據檢測結果選擇分離技術。在這一過程中,通常會用到化學法、離子色譜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電化學法、離子選擇電極法、氣相色譜法、等離子體發射光譜(ICP-AES)法等。
此外,再生水的水質檢測是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污水處理廠最好能夠加大投資力度,配備性能較強、檢測精度高的水質檢測設備,避免因為水質檢測結果誤差較大影響水處理工作,在線水質分析儀器作為一種常見的分析儀器在水源保護中被廣泛應用。在線水質分析儀器主要分監測型和過程型,監測型主要用于判斷水質是否達標,是單純的水質監測儀器;而過程性水質在線分析監測儀能夠反映水質的變化趨勢,可以為治理水污染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另外,小編了解到,污水處理中水質檢測的項目眾多,不僅需要檢測反映水質狀況的綜合指標,包括溫度、濁度、化學需氧量、pH值、溶解氧等,還需要檢測有機農藥、重金屬等有毒物質。這也要求污水處理廠配備不同種類的水質檢測儀器。而污水的重復利用對污水處理技術以及經過處理后的水質的要求更高,污水處理行業對水質監測的需求也會更大。在上千億的市場空間面前,水質檢測也將有更大的發展機會。
最后,小編想說,隨著污水處理成本逐漸提速傳導至終端,污水處理行業將迎來新一輪重要機遇期,隨著污水資源化政策的落地,將打開行業市場空間,水質監測迎市場,發展前景可期。
2、遠期規劃污水處理廠11座|德州市中心城區排水專項規劃(2020—2035年)公布
12月24日,德州市自然資源局公布了《德州市中心城區排水專項規劃(2020—2035年)》。
規劃范圍包括德城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運河經濟開發區及陵城區。規劃期限為2020-2035年,其中,近期2020-2025年,遠期2026-2035年。規劃總目標為:構建“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維護、智能化管理”的綠色生態型排水系統,確保水污染治理與水資源化的實現,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污水系統規劃包括污水處理廠規劃和污水管網規劃。遠期規劃污水處理廠11座,其中保持現狀3座,擴建8座污水處理廠。在污水管網方面,盡可能在管線較短和埋深較小的情況下,讓最大區域污水能靠重力流排出。雨污分流區域完善污水管網系統,雨污分流區域進行雨污分流改造。
再生水廠規劃方面,規劃德州市再生水處理廠6處。再生水管網規劃,按照就近收集、就近處理、就近利用的原則,在再生水合理利用半徑內敷設再生水管道。
《德州市中心城區排水專項規劃(2020—2035年)》批前公示
根據德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德州市中心城區排水、污水和污泥處理統一運營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德政辦函〔2020〕27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市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完成了《德州市中心城區排水專項規劃(2020—2035年)》。現面向社會公示。
公示日期:2021年12月24日-2022年1月25日
聯系方式:18678655996 2188093
規劃簡介
一、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包括德城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運河經濟開發區及陵城區。
二、規劃期限
2020-2035年,其中,近期2020-2025年,遠期2026-2035年。
三、規劃目標
規劃總目標為:構建“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維護、智能化管理”的綠色生態型排水系統,確保水污染治理與水資源化的實現,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四、污水系統規劃
1.污水處理廠規劃。遠期規劃污水處理廠11座,其中保持現狀3座,擴建8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排放標準;同時滿足《山東省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7-3416.4-2018)出水要求。
2.污水管網規劃。盡可能在管線較短和埋深較小的情況下,讓最大區域污水能靠重力流排出。雨污分流區域完善污水管網系統,雨污分流區域進行雨污分流改造。
五、再生水系統規劃
1.再生水廠規劃。規劃德州市再生水處理廠6處。
2.再生水管網規劃。按照就近收集、就近處理、就近利用的原則,在再生水合理利用半徑內敷設再生水管道。
六、雨水系統規劃
1.雨水管網規劃。按照分散、就近排放的原則,結合地形地勢、道路、豎向等進行管網系統布局。
2.雨水泵站規劃。規劃地下通道及立體交叉下穿道路雨水泵站設計重現期為30年。規劃雨水泵站新建5座,改造2座。
七、附圖